全市場都在談電動車:捧LP、胡說的居多
鴻海在10/18科技日上亮相三款新電動車,展現欲打造台灣下一個兆元產業的雄心,然而日前在眾人前展示的僅是原型車,震驚市場,現在全市場的財經節目都在談電動車,電視上也有一堆財經專家都在講電動車,我看是多是捧LP、嘴砲,因為很多人根本沒有開過電動車,不了解電動車,來評論電動車,根本就是在鬼扯。而我開特斯拉已經5年,我對電動車的了解比他們多,分析也更貼近事實。鴻海這次新車發表的規格都很漂亮,其中Model C時速從0到100公里只要3.8秒,扭力有71.4kg/米,續航力有700km,預定售價在百萬以下,看起來非常好,市場肯定居多,但是還需兩年才能進入量產階段,「時間」,是鴻海目前最大的問題。
十五點分析鴻海電動車前景
新聞將鴻海電動車看得非常好,而鴻海電動車是否真的這麼好?我們分成十七個重點來分析。
一、分析電動車應從兩方向著手:內在實力、外在競爭力,內在應注意合作夥伴、軟硬體技術及團隊,而鴻海電動車有沒有足夠的內在實力?鴻海目前雖然提出不錯的規格、價格也算便宜,但兩年後量產,競爭對手已經不知道進步到哪,重點不在數據,而是量產時間太久。
二、台灣引擎工業遠遠落後他國,最主要的兩個問題:1.政府對國內汽車工業保護太多,包括對外國車收高關稅、貨物稅等等,使國內企業無動力投入引擎研發成長2.台灣市場規模不足,花費大量資本支出研發的引擎成本很難得到回收。因為這些原因讓台灣到今天民國110年了,連一顆像樣的引擎都做不出來,引擎性能不足會讓汽車有馬力與高油耗的問題,讓汽車工業這一塊一直居於落後角色。
三、鴻海這次主要合作的夥伴是納智捷(裕隆旗下品牌),納智捷在2010年進入大陸市場,之後卻大虧244億,2020年落魄地回來台灣,就產品面與品牌形象來說,納智捷並不是很好的組合。
四、細探裕隆納智捷之所以在大陸市場失敗原因──「技術不足」,納智捷的汽車始終有馬力與高油耗的問題,大陸消費者自然無法接受,引擎的技術不足讓納智捷無法在市場競爭,就汽車技術層次來看,納智捷顯然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五、對比傳統車的「引擎」,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就在於「電池」,所以台灣是否有足夠的電池製造「技術」與「原料」就是電動車成敗關鍵。目前世界上有95%的電動車電池是由中、日、韓三國產出,所有的原料、技術與專利都掌握在他們手裡,相比之下台灣並沒有足夠的電池製造能力,若無法突破這層困境,鴻海要成功恐是缺乏臨門最關鍵一腳。
六、鴻海要做電動車市場的「安卓」,由它們做出電動車平台,再讓其他廠商在這個平台之上加入自己的特色配件,藉此快速生產自有品牌電動車。但鴻海電動車的客戶在哪?不知道!Tesla、apple、Xpev、BYD、Toyota技術都比他進步,大廠又何須委屈自己?另外汽車製造很少外包代工,車廠都有製造專長,就自己賺了!車子不像手機只要賣出去就好了,想用外包代工的方式生產汽車是不現實的。
七、汽車還有重要的「維修體系」問題,一台車子的壽命通常都超過10年,後勤的維修、保養,零件更換,那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也必須有全國性嚴密佈局專業的車廠來經營門市、行銷跟服務維修廠,甚至電動車還有快速充電站設立問題,而鴻海這些相關設施都仍未建立,不完善的維修體系會讓消費者很難接受。
八、汽車並不是像手機一樣,一大堆山寨機,貼一個白牌子就可以賣了。所以鴻海的想法,做一個電動車平台,讓大家來加盟貼標可以變成自己的品牌電動車,我覺得這個思考點是由山寨手機出發,這想法是有一點天真,因為手機跟汽車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並且全世界各大車廠都有自己的電動車規劃,要來搶佔市場,不大可能找代工或是找一個拼裝車,加上自己的貼標就來賣,這是不倫不類的事。
九、電動車的更新與淘汰非常快速,尤其現在世界各國大廠都在做電動車的研發,很多大廠也正式推出電動車了,例如賓士、BMW、奧迪、保時捷等,鴻海要與這些百年車廠競爭非常困難,鴻海電動車的規格現在看起來尚可,但2年後恐已難以在市場競爭。
十、特斯拉已發佈預計兩年後就要配合低軌衛星推出沒有方向盤的自動駕駛汽車,而鴻海現在才推出原型車,兩年後才要量產,規格以現在來看都只是尚可,兩年後不知道已落後別人多少。
十一、兩年後沒有方向盤的特斯拉電動車不只性能高超,價格還預計要壓到75萬以內,而鴻海還想要賣100萬,消費者比較過後大多都會選擇特斯拉,現在的特斯拉M3也不過100多萬,可以看出鴻海低價競爭的策略恐難奏效。
十二、你無法想像特斯拉有多聰明,甚至功能還在不斷增加,車主可以透過網路下載更新。像哨兵模式:Tesla共有四顆鏡頭,駕駛離開車子一定範圍後,車子偵測到有人在附近時會開始錄影,當有人靠近車身時車燈會閃爍,此時車子若被觸碰,車主手機會收到通知,若車子遭破壞,則會啟動警報聲,另外還有洗車模式、寵物模式、露營模式、召喚、遠端控制、變形金剛、跳舞、打電動、火星彩蛋、彩蛋放屁、語音打開菊花、看Youtube等功能,鴻海電動車怎麼競爭?
十三、國際電動車市場進步程度,如同上述提到世界各廠都在全力研發電動車,包括賓士、BMW、奧迪、保時捷等等熱門廠牌,甚至連大陸車廠都已量產功能完善的頂級電動車,這些大廠資本雄厚、技術好、專利多,發展非常快速,且這些大廠牌的汽車技術已經發展許久,也廣受消費者喜愛,這是鴻海從未做過車子無法比擬的。
十四、郭台銘雖貴為台灣首富,但不代表做什麼都會成功,鴻海專精於蘋果手機組裝代工業務,但鴻海曾與美國品牌InFocus合作推出自己設計與製造的手機,當初的目標是在兩年內搶下台灣前三名市占率,並在三年內成為中國大陸前十大品牌,但是現在還有多少人知道InFocus這個牌子?
十五、鴻海也曾積極搶進大尺寸液晶電視市場,要推出「大家都買得起」的超大電視,並在2012年與中華電信、凱擘大寬頻合作,消費者向兩家業者申請電視專案並綁約兩年就可以市場一半的價位購得鴻海製造的大螢幕電視,積極拓展液晶電視市場,然而一分錢一分貨,事後已驗證他們的螢幕品質不佳,現在鴻海電視的市占率有多少?
十六、電動車的核心──「電池」技術是否夠成熟也是疑問,電動車車主最大的隱憂:「里程恐懼症」,車主要擔心是否有充電站、充電快不快?這些問題鴻海都沒有提出說明。
十七、電動車四個成敗關鍵:1.電池技術2.電池原料 3.軟體豐富且不斷更新4.搶得市場先機。鴻海在搶得市場先機這塊上已遠遠落後,兩年以後當鴻海的第一輛量產車終於推出,Tesla及其他世界級大車廠早推出功能更豐富,且售價更便宜的車型,恐將鴻海遠遠拋在腦後。
綜合以上十七點,與我自身的電動車使用經驗,我不認為鴻海電動車會有新聞說的那麼好,發表電動車至今11天,股價完全沒表現,在股神系統上也能看到鴻海架構是一空二多,趨勢線在空方,上檔壓力沉重,格局是不對的。不過鴻海電動車不管有沒有成功,跟台灣的零組件廠沒有必然關係,跟電動車概念股也沒有絕對等號。電動車相關零組件廠商早已供應零件給國外電動車大廠數年,在鴻海電動車還沒出來之前,電動車概念股就已上漲一波,只要有題材,股價就可能上漲,例如大陸的恆大汽車公司到目前為止一台電動車也沒做出來,股價卻曾炒到72元;淳紳(4529)七年前就推出電動車,但七年沒做一輛車,股價也是炒一波,後來淳紳董座掏空公司被收押,股價從67.8元高點下跌92%,因為市場認同這題材,所以電動車概念股還是有一定的空間可期待。
未來電動車必須結合──「低軌衛星」
電動車的未來發展一定要跨向自動駕駛,無方向盤已經告訴你這個趨勢,勢必需要高速網路才能做到,以車速百公里來說電動車一秒約走30公尺,需要大量頻寬來處理影像資料,而這麼高效率的資料處理,必須靠「低軌衛星」技術才能做到。從低軌衛星的發展來看,馬斯克提出「星鏈計畫」:預計在地球表面發射12,000顆低軌衛星,形成衛星聯網,預估需100億美元支出。將來電動車需要大量的數據影像處理,需要衛星通訊提供頻寬,衛星提供的頻寬預計比5G大三倍,目前SpaceX已經發射1,791顆低軌衛星,預計在全球建立衛星聯網,在世界各地都可以上網。星鏈計畫未來要把基地台放上各種交通工具,包括卡車、船舶,以及航空載具上,未來更可以直接整合在特斯拉電動車上。馬斯克欲打造一個完整的「生態系」,裡面有4個要素組成:電動車、太陽能發電、能源儲存、衛星通訊(6G),以低軌衛星來講,低軌衛星網路世界各地都可以使用,到時這個技術帶來的價值,會大於全球5G通訊公司市值的總和,市場規模無法想像,因此可以看出未來幾年馬斯克將穩坐世界首富寶座,而電動車如果無法結合衛星通訊發展銷售勢必受限。台灣廠商中的台揚就是做低軌衛星,而建漢又是台揚最大的股東,持股23.7%,台揚的利益會回饋到建漢身上,因此我說建漢也是電動車概念股,上週一也已帶領會員買進,也是上週電動車概念股漲最多的。
電動車概念股如何選?
前面已有說過鴻海電動車的成功與否和電動車概念股沒有絕對關係,只要有題材,股價就可能上漲。而要如何分析盤面上最夯的電動車概念股?用股神系統-新增分類-產業類股-電動車概念股,就可找到電動車業務相關共55檔股票:順達算是有名的電池廠,但這一波三線走空股價大跌一波完全沒表現,聚和一空二多,是空頭格局;碩禾一空二多,上檔壓力沉重;美琪瑪、中碳三線翻多架構正確;康舒三線翻多架構漂亮,週線架構也正確;而架構最漂亮的就是我上週帶領會員買進的建漢,在10/22、10/25兩日三線翻多並突破所有壓力,加上週線架構正確,上週一買進後5天內就漲了4天,還有2天攻上漲停板。電動車概念股算是一個長線題材,目前全球各大汽車廠均投入大筆資金人力研發電動車,燃油車將在2035年停止生產,電動車當然是未來的趨勢,也會帶動很多相關的股票上漲。而我的看法,台灣不一定要自己做電動車,因為沒有那麼大的市場,也沒有那麼強的技術及原料,更沒有那麼好的造車經驗,我們只要投入相關零組件的生產,就會有很大的商機。
想加入我的粉絲請加入Line官方帳號: @a25006999,留下姓名電話,有任何問題請留下,我會盡速聯絡您。
目前位置:首頁 / 金融Q&A
> 發佈日期:2021-11-03 09:08